?
?
税务“放管服”放大2万亿减税成效
文章来源:瞭望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8-01-22   最后更新时间:2018-01-22 15:15:16    【字体: 】【打印】【关闭
  
  营改增试点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其中,仅2017年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减税就超过5000亿元——《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释放减税政策红利。 
  在此过程中,税务总局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深化国地税合作,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不断对纳税服务推陈出新,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相互协调、快速转动,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图景。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谈到,税务系统今年还将大力深化征管体制改革,继续落实好优化税收环境的30条措施,切实做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便利化办税,编制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和“全程网上办”清单,继续清理要求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改造升级网上办税服务厅,进一步强化国税地税合作。  
  纳税服务规范中前行  
  2017年,一系列与纳税服务密切相关的文件相继出台,成为税务部门服务国家战略举措的强大支撑。比如,在不断拓宽税收协定网络的基础上,税务总局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并编制《“走出去”税收指引》,实现了“一带一路”税收服务产品的重点突破。同时,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5大类30项改革措施,持续优化税收环境,切实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系列税收文件的相继出台,旨在规范纳税服务,确保改革列车的高速、平稳行驶。”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税务总局上述负责人谈到,这些文件的发布,既细化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具体的纳税服务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引。  
  本刊记者了解到,自2014年《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正式发布以来,纳税服务工作在标准化和规范化道路上取得长足进步。目前,纳税服务规范已有9类240个服务事项,1349条服务规范,其中基本规范892条,升级规范457条。2017年,纳税服务规范继续升级,税务总局对纳税服务规范203个纳税人办税事项开展了3轮全面梳理,系统地提出了改革建议,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加规范的纳税服务格局,推动税收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纳税人跨区经营现象越来越普遍,异地办税的便捷度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关注。对此,税务部门通过打破属地限制,在对税务登记等7大类53个纳税人办理最为频繁的涉税事项实行“同城通办”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行“省内通办”和“全国通办”,纳税人办税时间成本不断下降。  
  据了解,自2017年9月30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规定推行以来,纳税人在机构所在地填报的电子数据会自动传输到经营地税务机关。纳税人到经营地报验登记时,经营地的税务机关不用再进行手工录入,大大减少了纳税人的办理时间。  
  实践证明,近年来,纳税服务作为支持国家改革列车高速运行的“车轮”,在规范中前行,在前行中规范,成为税收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国地合作谱写新篇  
  “进一家门,办两家事”。2017年,纳税人对这句话又有了全新的体验。随着国地税合作的不断深化,纳税人“获得感”也在不断升级。  
  按照《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2017年,各地国税局、地税局在服务联合、征管互助、执法协同、信息共享、示范带动、社会共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进一步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反映的办税“多头跑”、执法“多头查”、资料“多头报”、政策“多口径”等问题。  
  采访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有2000多个办税服务厅实现了“一窗一人一机”,联合办税使纳税人办税流程压缩35%以上,平均办税时间减少50%以上。此外,全国办税服务厅联合办税窗口总量超3.5万个,窗口业务涵盖了业务咨询、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税收优惠、税收证明等。  
  耀眼的数字背后,是全国国税、地税机关的勠力合作。不断深化的国地税合作,不仅在办税服务厅里,而且也在互联网上。2017年以来,各地税务机关积极践行《“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推进联合网上办税服务。目前,内蒙古、广东等32个省市可为纳税人提供国税地税联合网上办税,福建、湖北等21个省市可为纳税人提供国地税联合移动互联办税,让数据流动共享,让纳税人办税便利,平均节约时间超过70%。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办税时间较一年前大幅缩短了52小时,比2012年缩短了191小时。  
  科技引领创新不断  
  “‘税小能’真棒!”在中宣部等部门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参观展览的人士路过一台名叫“税小能”的办税机器人都会停下脚步与之互动,“刷脸”认证、一分钟办业务,厉害的“税小能”引得观众啧啧称赞。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智能办税时代已悄然来临。  
  “从‘办税大厅办’到‘随时随地办’,各级税务机关依托信息化和互联网,全面拓宽多元办税渠道,让‘网路’逐渐成为纳税人办税的‘主路’。”税务总局上述负责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目前,全国网上办税业务量已是2012年的5000倍,税务系统实现100%全部开通网上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办税“网路入口”全部开放,涉税信息采集、申报缴税、发票业务、税收优惠、证明办理等90%以上涉税事项均可选择网上办理……  
  “如今,以网上办税为主、自助办税为辅、办税服务厅兜底的24小时办税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实现‘线上线下’互补互促,使纳税人随时随地畅享办税的便捷。”他表示。  
  纳税人的发票领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的纳税人端开票软件中增加了网上申领模块,纳税人通过该模块提交发票申领信息,可实现“线上申领、线下配送”等功能。各地税务机关在创新发票领用方式方面共推出了115条便民办税措施,在发票验旧信息自动上传方面推出了55条便民办税措施。  
  现在,借助手机软件“掌上办税”的纳税人也越来越多。大连市地税局推行了办税事项“二维码”,服务规范“码上知”;厦门国税推出了“掌上办税厅”,通过手机微信扫描,或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即可轻松添加使用该小程序,实现增值税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的代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审批等涉税业务的移动办理。  
  服务纳税人的立体网络,不仅有覆盖全体纳税人的基础措施,也有针对部分纳税人的定制服务。比如,针对少数中小微企业财务不够规范和融资难的问题,绵阳市高新区国税局与长虹集团、交通银行绵阳支行、绵阳高新区管委会通力合作,开发了“税鑫融”综合办税服务平台,纳税人凭借自身的纳税信用就可以获得低息无抵押贷款,用纳税信用这把“钥匙”解开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这把“锁”,实现多方共赢。  
  聚焦“痛堵难”打通“肠梗阻”  
  创新没有尽头,服务永无止境。2017年,各地税务机关自觉对标“放管服”改革要求和纳税人期盼,用“钉钉子”的精神,不断攻坚克难,辟路创新,集中精力解决痛点堵点问题,打通服务“肠梗阻”。  
  手工填报财务和税务数据,重复录入发票信息一直是纳税人普遍反映的痛点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一状况,税务总局公开了增值税发票税控开票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税控开票软件无法与纳税人自有信息对接难题,避免了纳税人重复录入发票数据;建立了安全规范的POS机银行卡缴税系统,解决了纳税人使用银行卡缴税存在的安全和规范问题,畅通了纳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适度开放了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的使用范围,减少纸质发票认证的繁琐流程。  
  在填报财务报表信息方面,大企业涉税事项复杂,数据量大,存在的困惑更多。对此,青岛市国税局以海尔集团财务报表自动导入工具研发为突破口,成功实现了企业财务数据与金税三期工程的对接。福建省国税局全省1000多户大企业全部借助自动转换工具将财务报表导入“金三”系统,首次导入需要10分钟,后续导入仅需30秒,既提升了报表填报质效,又方便了网上纳税申报或办税服务厅申报。  
  过去,由于税收政策执行口径不统一、不确定导致的“十里不同天”的问题时有发生。为此,税务总局各业务司局和各省级税务机关及时发布相关税收规范性文件,力求使纳税服务实现“车同轨,书同文”。  
  “从2014年起,我们不断完善纳税服务规范,持续进行更新,努力实现全国纳税服务流程一把尺、办税一个标准。”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副司长孙玉山向本刊记者介绍,近年来,税务机关通过采取公布税收权责清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等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实现税收征纳双方关系更加和谐,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显著提升。  
  纳税人遇到税收上的问题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快速回应纳税人诉求?围绕纳税人关注的热点税收政策问题,各级税务部门还积极举办在线访谈,并充分利用12366热线汇集热点问题,集中发布热点税收政策解答。同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服务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座谈会、高层对话会、行业性税收论坛等活动,集中研究解决各类涉税难题,实现纳税人咨询需求的实时回应。对于一些个性化的新现象、新问题,各地税务机关还探索开展税收事先裁定,给企业吃上“定心丸”。
?